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活动 > 书香浸润心灵 阅读陪伴成长

书香浸润心灵 阅读陪伴成长

2024年02月28日 10:42:38 来源:网校空间 访问量:19

书香浸润心灵  阅读陪伴成长

                                               ——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方法指导

                           

一、实施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  背诵优秀诗文50  课外阅读5万字。第二学段  背诵优秀诗文50  课外阅读40万字。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  课外阅读100万字。2022年新编课标提出,小学生阅读课内20万字,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

由此,实施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阅读指导中引领学生在丰富的阅读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启迪思维智慧,积累语言材料,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创新性。

(一)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部编版教材的最大的优点就是教学任务明确,结合部编教材的内容实际,才能有效进行课内外阅读教学衔接。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从三年级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与运用;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

(二)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

  新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全国语文教研员(小学)部编本教材使用培训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小学语文“部编本”新教材将建构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所谓"三位一体"是指精读课、略读课、课外阅读共同构成的小学阅读体系。精读课给例子,教方法,学方法;略读课学生自己读,用方法,不断实践、巩固;课外阅读课程化,增大阅读量,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其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最终致力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三)特殊单元设置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有目的地编排了4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别是预测、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有目的地阅读。(每个年级上册,三年级第四单元,四年级第二单元,五年级第二单元,六年级第三单元)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每单元由单元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组成。编排策略单元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学习阅读的策略,提高阅读效率,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部编教材虽然课文数量减少了,但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部编教科书重视课外阅读,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特色单元安排

   选文文体丰富,以文学体裁编排单元是统编教材的创新点。如三下的寓言单元,介绍中外寓言故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本蕴含的道理。四上的神话单元,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四下的现代诗单元,让学生在诵读中外著名诗人的作品中,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五下的古典名著单元,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改编版和原文一起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对明清古典小说的阅读兴趣。六下的外国文学名著单元,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初步了解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文体单元还有三上童话单元、四上历史故事、五上民间故事、六上小说单元、六下长篇小说等。

   另外,阅读教学中还有以作家作品编排的单元,如六上的“走近鲁迅”。还有一些特色的单元编排形式,是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策略,如四上的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四下的长文章阅读单元等。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和大人一起读(一年级)"我爱阅读”(二年级)"快乐读书吧”(一至六年级)“阅读链接(三至六年级)”等栏目有序安排课外阅读。

  《快乐读书吧》栏目一年级上册至五年级上册,主要推荐短篇的文章,或者是短篇文章连缀而成的作品集。从五年级下册安排的《西游记》开始,让学生 初步接触长篇小说,学习整本书的阅读方法,与中学阶段的“课外阅读导航”紧密衔接,分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立足课堂,有效衔接课内课外阅读。

新教材重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相结合,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以课堂阅读为抓手,拓展课外,使课内外阅读成为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有效融合的整体。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

(一)以“趣”诱读,激发阅读热情。

1.一年级语文教学是开启学生们读书兴趣的希望之门,因此我设法运用多种手段燃起学生阅读欲望,激发阅读热情,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上好每堂阅读课,并能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充分享受阅读的空间及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

   2.从课文中儿歌课文入手指导朗读,重视朗读品悟,积累好词好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比如:《我多想去看看》里需要识记的短语“弯弯的小路、宽宽的公路、美丽的天山、雄伟的天安门”,课件出示这些短语,学生先试读,教师指导读,指名读,赛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学生熟能生巧,自然就会朗读这些短语。读好轻声字,读好叠词,长句。还要注意语调,感情,一年级孩子开始朗读时会很吃力,慢慢读的优美了就有信心了。课堂上让孩子们拍手读,表演读,做着手势孩子们更开心,也就乐意读了。我几乎每天课堂上都是做着动作范读,让孩子们也跟着一起边朗读边做动作,我告诉孩子们回到家阅读时也可以这样表演。对于课上朗读有进步的孩子加2分,计入班级积分册,每周二班队会总结学生各方面的得分情况,在红花兰印红花。(一周纪律 卫生等。)

3.亲子阅读: 首先依托教材上的“和大人一起读”培养孩子们兴趣,这里的大人是广义的,可以是父母亲、爷爷奶奶、教师等“和大人一起读”的编排就是希望营造亲子阅读、全民阅读的氛围。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他们自己独立阅读有一定困难,由家长带着学生一起读,孩子指读。 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家长读的过程中也是提高自己的方式。读完后,家长可以适当对学生做出评价,评几颗星、给予表扬等,也可 以就文本对学生提几个问题,看看孩子在哪些方面不懂。这都是家长可以做的,并且目的也非常明确。总之,借助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在家也能尽最大努力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诼渐喜欢上阅读

   中年级开始让每个学生买同一本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同时阅读,思维导图描述书的内容。利用暑假或星期天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把阅读内容画出来。

 4. 开辟“图书角”。

 5.开展小故事会,评比“故事大王”。

   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为课内阅读和课内阅读的整合打好基础。

(二)利用“阅读链接”,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阅读链接”是统编本教材阅读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安排在部分课文的后面。 如何用好“阅读链接”,

1.运用“链接”,比较异同。“阅读链接”的内容都与课文有着相关性,在教学时,我将“阅读链接”与课文进行比较,发现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从而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1)可以比较表达方法的相同点。比如,学习《秋天的雨》(三上第6课),在学生了解秋天的雨的特点和作者的描写方法的基础上,再读读德国乌纳·雅各布写的《迁徙的季节》片段,思考: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有什么相同点?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天景物的特点;写段落的时候,都是围绕着一句话来写的。可以比较表达方法的不同点。比如,学习《草船借箭》(五下第5课),在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之后,再让学生读读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中的片段,找出课文中对应的段落,比较语言表达的不同点。通过与课文第89自然段的比较,学生读懂了原著的内容,发现原著与课文语言上的不同,产生了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人物形象的比较对于课文与“阅读链接”所描写的不同人物,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读懂人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比较两个(或几个)人物形象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比如,阅读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三下第6课)后的伊索寓言《北风和太阳》时,可以将两个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比较: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北风”和“铁罐”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最了不起。两个人物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3)主题内容的比较对于相同或同一类主题的作品,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异同,进而凸显单元人文主题。比如,《北京的春节》(六下第1课)的“阅读链接”是斯妤写的《除夕》片段。这两个作品都是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两位作家笔下的春节习俗有什么不同?老舍描写的是北京的春节,是北方的春节习俗,斯妤描写的闽南的除夕,辞旧迎新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南方与北方过春节的不同风俗。 4)抒发情感的比较“阅读链接”所选的内容,有的与课文描写的内容和方法不一样,但是两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比如,《圆明园的毁灭》(五上第14课)的“阅读链接”是:闻一多写的《七子之歌》中的“澳门”和“香港”,还有冯亦同写的《和平宣言》(节选)。三个作品描写的内容不一样,分别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列强霸占澳门和香港、日寇侵华掳掠。我们可以让学生比较着读:体会这些内容表达思想感情的相似之处。三个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侵略行为的愤怒,抒发了作者的浓浓爱国情感。

2.运用“链接”,建立联系。  

有的“阅读链接”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和说明,是学习课文的参考资料。对于这些内容的阅读,应该与课文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找到两者对接的“点”,联系着进行阅读。比如,《琥珀》(四下第5课)的“阅读链接”是王文利写的《琥珀物语》片段,王文利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他用科学而严谨的文字介绍了天然琥珀形成的三个阶段:树脂→硬树脂→琥珀。这段介绍可以解答学生在学习《琥珀》这篇课文时产生的一些疑问:松脂球是怎么变成琥珀的?为什么松脂球不会腐烂?……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将课文与“阅读链接”联系起来学习,当学生在课文学习中遇到相关问题时,让学生从“阅读链接”中找找答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运用“链接”,深化理解。有的“阅读链接”和课文内容出自于同一作家的同一作品,是课文内容的铺垫或延伸。“故事的背景是怎样的?”“接下来又朝哪个方向发展?”“故事的结果是什么?”……类似的问题可以在“阅读链接”中找到答案。“阅读链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主题,读懂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祖父的园子》(五下第2课)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阅读链接”的内容是《呼兰河传》的结尾部分。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体会到“我”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与快乐。而“阅读链接”的内容,表达了“我”对美好的一切终将逝去的惆怅与怀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整本书的视角重新审视课文,初步体会这部小说的悲剧意味。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层次更丰富的阅读体验,更深入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读这本书的欲望。

(三)运用“阅读策略”,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限衔接。

部编版教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能力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有效地编排了阅读策略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独立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这也与大环境下语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的现实想吻合,语文高考改革已经进行的如火如荼,题型更注重阅读量和阅读速度,扩大课外阅读量,考察学生信息筛选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因此学生从小就要注重阅读策略的掌握。

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有所不同。 阅读方法是指具体的方法,阅读策略则是对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阅读策略的使用具有整合性、选择性和灵活性。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根据阅读目的与文本材料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的能力,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阅读方法,来帮助自己阅读。

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时,是预测单元,本单元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将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化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能主动预测。激发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体会阅读的趣味和乐趣。整个单元不要求学生预习,我教学《总也不倒的老屋》时, 第一步:激趣导入,有一座老屋,他因年老想倒下的时候,总是无法倒下,想知道为什么吗?

第二步:从课题入手,质疑引趣。尝试预测: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自由读第15自然段,感知阅读时可以在哪些地方预测。我告诉学生,阅读时,可以在感兴趣的地方或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预测。阅读第616自然段,指导学生感知预测不是随意猜测。师生一段段地读,边读边猜想,并追问为什么这么想,说说依据。引导学生适时提炼方法:让学生明白预测不是随意猜测或乱猜,而是依据生活经验、常识以及对上文的阅读理解等猜想。

第三步:小结——梳理“预测”的基本方法。出示课后练习2表格:学生自行默读,同桌相互说说这些旁批是怎么得来的。师生一起梳理并板书“预测”的依据:根据文本中的线索,如题目、插图等预测;根据个人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预测;根据先前阅读的知识经验(文章结构意识)预测。

第四步:拓展——感知预测的结果与实际会有出入。阅读第17自然段,指导学生感知预测的内容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预测过程,可以这样组织教学。第一步:熟读课文,小组讨论——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让学生大胆预测,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预测。第二步:教师讲讲这个故事的结尾,班级交流——说说自己的预测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适时出示课后练习1,丰富学生认知实践。第三步:预测练习——读课后练习2中的文章或书的题目,小组内交流文章(预先打印好的一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说说自己预测的依据。

《不会叫的狗》可以这样组织教学。第一步:熟读课文。第二步:围绕课后3个思考练习题自行思考,小组讨论预测课文结果。第三步:应用已学过的预测方法方法,阅读预先准备好一篇文章,让他们预测内容。并推荐孩子们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说谎的放牛娃》。

以五年级为例,课本编排了“提高阅读速度”这一阅读策略单元,但学生并不是初次接触,从学生刚开始接触阅读开始,就或多或少地使用过各种阅读策略,只是并不是有意识的,也没有系统性的进行训练,但基础也是有的,因此我认为在教学阅读策略单元的重点在于系统性地整合策略并引导学生加以实践,养成习惯。这一单元分别有《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四篇文章,学习目标分别是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回读;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借助关键词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搭石》时不必先进行阅读策略的提点,而是简单粗暴的以计时入手,从实践中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阅读时的方法,学生间相互比较,进行方法上的交流。而后教学再系统性的进行概括,并且要求学生运用策略再一次的进行阅读。并且我认为这一阅读策略的单元大可以放在第一单元来学习,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自由调整教学时机以便加深学生印象,增加使用阅读策略的机会,并且应该延伸到课外,还能够借机扩大自己的阅读量。

虽然这一单元可以灵活调整教学时机,这四篇文章却不能调换教学顺序,因为四篇文章由易到难,阅读策略也由易到难,在这里学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读通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确保阅读速度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读,更要让学生明白有目的地读,在读的基础上能够整合资料,掌握信息才是阅读的目标。重点不是阅读策略,而是运用阅读策略后能够获得的知识信息。

并且并不是说学生学了这几个单元后就一劳永逸,每个人都掌握阅读的策略了,重点应该在培养他们运用策略进行阅读的意识,兴趣和能力。能力是需要锻炼的,因此在系统性地了解了阅读策略后,要让学生有意识的加以运用并形成习惯。实践出真知,在不断的运用策略进行阅读时,从读一篇文章到读一本书,从读一本书到一个类型的书,最后能根据阅读对象的不同,自己阅读书籍的目的的不同,灵活选用不同的阅读策略,直至逐渐掌握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步调,让有方法的阅读成为一个常态化的现象。

三至六年级的阅读策略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有整体性的过程,教学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调控,越到高年级,运用的阅读策略应该更多更熟练更恰当,而不是一篇文章,一个单元只用本年级学到的一些阅读策略,教师应该要不断地联系,总结。

阅读策略不始于语文教材,也不终于语文教材,应该延伸出去,发展于学生接触到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

(四)借助“群文阅读”,课内外衔接,提升阅读能力。

所谓“群文”阅读是指为了一定的阅读目的聚合一起的一组文章。“群文阅读”是指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阅读目的(议题)同时阅读多篇思想内容或形式风格相同相反、相关相连的一组文章,已达到多视角、多层次、较为全面感知了解为目的的阅读方式或行为。

定位(桥梁):群文阅读是课内单篇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桥梁。

意义(课程):以群文阅读的有效推进,促进课堂阅读课程化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意味着你老师不可能提太多问题,意味着你老师不能发起太多的讨论,老师话多了,问题多了,对话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就相对少了,此长彼消,这群文章,学生就读不完了。所以“群文阅读”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以“群文阅读“神话故事之人物形象”为例

(案例)

2,在学习五年级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诗时,把《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等诗进行求异对比学习;再次是运用“整篇模式”拓展教学内容。

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一课文,可对整本书进行拓展阅读,由于《少年闰土》是选自《故乡》中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进行整本书的拓展阅读,既能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全面了解鲁迅作品的特点,又能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注重方法传授,运用多种策略开展阅读

低年级培养“阅读”兴趣。 中年级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默读习惯、批注习惯、摘抄与写阅读笔记的习惯,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中年级学生有了自主选择阅读书目的意愿和能力,但由于图书市场鱼龙混杂,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可充分利用教材“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的书目开展阅读。

高年级培养“月读”质量。到了高年级,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应让学生制定“月读”计划,包括每月的阅读量、阅读的书目、每日的阅读时间安排、(一年级时,我安排晚上亲自阅读,从二年级开始安排中午阅读积累。读书笔记或随笔的写作篇数等,(我从二年级开始布置每周三篇日记,周五早上带上批阅,宣读优秀日记加分奖励。)并加强对学生阅读情况的落实检查,(我借助家长签字每天做登记,按读书页数评出每天阅读之星。加5分。)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我一般利用周五阅读课让孩子们分享书中内容,有时班队会分享),二年级开始开辟“图书角”。每个学生带一本书,让书架上,今年班里家长委员会的一名家长给班里买了56本图书,孩子们周三周五最多5人)可以向负责管理图书的班干部借书并作为登记,规定两周(学习困难的学生可延迟三天)看完换书,在阅读课上分享内容,谈感受Ppt照片展示通过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从而有效促进阅读教學质量的提升。

推荐阅读,低年级以童话和寓言故事为主;中年级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高年级以人物传记和名著为主。

总之,加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我们要在教学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课内学读书、会读书,课外爱读书、能读书,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充满了活力,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出现量和质的飞跃。

 

编辑:王俊华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武县东关小学校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