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一缕阳光,带一丝芳香,共见一路繁花绽放。四月春风日,教研正当时!送教下乡活动,恰似那润泽花园的及时雨。4月15日,忻州市长征路小学教研团队,满怀热忱地奔来到宁武县东关小学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为教育注入新活力。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而送教下乡则是这场修行中最美的遇见。两地师生们共同开启一段精彩的学习之旅,共同书写教育的美好篇章 。
第一节由东关小学杨晓霞老师执教《火烧云》。这是一篇描绘大自然风景的优美课文,杨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们踏上了这场奇妙的语文之旅。上课过程中,杨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了课文的写作顺序,通过提问让学生清晰地梳理出课文开头写火烧云上来了,中间写其变化,结尾写下去了,并且围绕变化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在探讨火烧云颜色特点时,杨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颜色的特点并进行分类。学生们积极参与,发现作者运用了 ABB 式词语、两色糅合以及实物比拟等巧妙的写法来描绘颜色,如“金灿灿、红彤彤”“半灰半百合”“梨黄”等,充分展现了火烧云颜色的“多”。杨老师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写下自己积累到的词语,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火烧云颜色丰富多样的感受。同时,通过对“一会儿”等词语的分析以及与“和”的区别讲解,让学生体会到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快”,并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背诵语段,强化了记忆。
杨老师对文本进行巧妙设计,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深刻体会到了火烧云的特点。尤其在形状的教学部分,方法多样,让学生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进行想象写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这堂课充分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观察云的变化,再进行仿写,学以致用。杨老师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教学目标明确,很好地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最后,杨老师由一篇课文为起点,把孩子带入整本书的学习中,在孩子心中播下阅读的种子。
第二节由忻州市长征路小学周晓丽老师执教《肥皂泡》。本文选自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围绕“多彩的童年”这一主题,展现了儿童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它用我们童年最朴素,最简单的玩具,吹出了童年的快乐、情趣和梦想,也吹出了冰心散文所特有的清新隽永的、诗化的语言特色。
在突破难点环节,周老师通过一个小视频制作肥皂泡,并在现场吹肥皂泡,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文中优美语句,通过拆解字词、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方式,让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肥皂泡的梦幻模样。组织学生动手吹一吹肥皂泡,在实践中感受文字所传递的细腻美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刻体会文字与生活的紧密关联,领悟“生活即语文”的真谛。不管是学生还是上课老师,都沉浸在享受语文课堂,文字之美的氛围中。
肥皂泡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美丽和有趣,还有梦幻般的想象,周老师启迪学生思考: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呢?孩子们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并写下来,真正做到了读与写的结合。不光如此,在一步步引导中,学生也体会到了冰心作品中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周老师不仅让学生沉浸在了肥皂泡梦一般的世界,还将在座聆听的老师们拉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回忆中!周老师的课堂体现了她对教材的精准把握,驾驭课堂的机智以及丰厚的文学底蕴,她用匠心独具的设计,与学生们一起体验了泡泡之趣。
课后,两校语文老师齐聚一堂进行了课例研讨活动,开启了教师思维碰撞、智慧共享的教学研究之旅。老师们在交流中拓展了思路,在研讨中汲取了经验,在反思中获得了成长。两校教师打破校际壁垒,围绕课堂实效、学生参与、素养落实等维度展开深度互评。观点交锋中,既有对教学细节的精准把脉,也有对教育理念的共鸣升华,真正实现“1+1>2”的教研合力,在共研共学中提升,在携手中共进共成长。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携手并进,在践行新课标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共同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语文新课堂!
![]() |
![]() |
![]() |
![]() |
![]() |